飛象網訊(魏德齡/文)自打折疊屏手機問世以來,消費者往往是看著眼前的一代期待下一代。但在這一次又一次的期待中,很多人開始發(fā)現,每一次所期許的提升卻似曾相識,盡管每一代產品,或是不同廠商所逐步推出的產品都有些許的提升,但問題依舊還是問題,甚至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似曾相識的期許
例如,針對將在今年秋季發(fā)布的折疊屏手機,外界給出的期許一般是這樣的:更堅硬的內屏、折痕更淺的內屏、更實用的外屏、更結實的整體結構、更長的待機時間、更好的性能表現。
有意思的是,這些期許恰好是幾乎每一臺折疊屏手機發(fā)布時宣稱已著重解決的問題,內屏通過采用柔性玻璃與鋼板實現了硬度的提升,折痕通過各式各樣的鉸鏈設計表示比以往看起來更淺,豎折的外屏從小小的遙控器變得更大,橫折的外屏顯示面積也逐步增大,并加入了一些小組件功能;待機時長則用電池容量代替,性能表現則多是用游戲或視頻娛樂中更大屏幕表現替代。
甚至還有一個廠商都只愿稱作“期許”,而非“改進”的問題,那就是Android平板生態(tài),盡管Android 12L的推出給了不少新希望,各家也在系統(tǒng)中提升了應用的適配能力,然而消費者上手的實際體驗依舊是到處都是“坑”;蛟S在生態(tài)的問題上,Android廠商自己心中都只能默默的念叨一句:“不怪我軍不努力,奈何敵方有高達了!敝豢蓢@蘋果陣營的“高達”也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單靠臨陣磨槍,也只能是發(fā)布會上閃閃光。
面對這些反反復復、似曾相識的期待,也許該仔細思考一下,這或許是當下所無法解決的問題。
解決不了的問題
以目前折疊屏手機的形態(tài)來說,無疑是未來設想對于現實技術的屈就。整體上看,只是屏幕本身實現了滿足未來設想的需求,但其它硬件并沒有跟上。不妨回憶一下,業(yè)界對于折疊屏最開始的幻想無疑是可以如環(huán)繞于手臂、可卷曲變形,如同紙張的終端形態(tài)。然而,除了可變形的屏幕外,也需要考慮主板、電池、電路、攝像頭這些器件是否滿足這樣的設想,顯然除了屏幕之外,其它器件依舊是立足于當下的產物。
于是,折疊的屏幕只能屈尊于一個現實的形態(tài)。目前無論是橫折還是豎折的形態(tài),無疑在過去都能找到他們的身影,例如前有中興Axon M這樣的先驅,后有微軟Surface Duo這種奇葩的“文藝復興”,但這一形態(tài)無疑沒有獲得市場的認可。當下的折疊屏手機,也可以看作是基于一種未被市場認可的形態(tài)下的完美化之作,盡管又帶來了更多連帶性的問題。
也正是由于這樣的分體式結構,讓機身的散熱出現了不均衡的問題,反而無法如平板般來的理想。廠商只能讓性能遷就于散熱,降低移動平臺的性能表現,采用更保守的溫控策略。進而打造出了看似有著平板體格,但效能卻不如正常旗艦手機的產品。
同時,這一結構也連帶性的讓電池需要從一塊變成兩塊,間接降低了電池容量。反觀無論是筆記本、平板電腦,還是旗艦級別的智能手機,解決續(xù)航問題的不二法門,恰恰是讓電池在機身中的面積實現最大化,但在折疊屏手機身上卻是反其道行之的妥協(xié)。
甚至由于這種設計,廠商不得不通過提高刷新率,來解決屏幕側裝所產生的果凍效應問題。不然就得像小米MIX FOLD一般被人飽受詬病。
對于折痕、屏幕硬度問題來說,折疊屏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張紙,又要合上,又要攤開,無疑不能強求讓折痕消失。盡管有了柔性玻璃的加持,但還要再貼上一個保護膜,自行揭下又影響保固。隨便用用,卻又會出現指甲印。 OPPO X 2021卷軸屏手機顯然給了人們另一種思路,但其內部空間無疑更加浪費,電池的犧牲更大。
顯然,無論當下的設計思路如何,彎不了的幾種關鍵硬件,都不得不在設計上屈尊于一塊能彎的屏幕,進而造成了種種的問題。
將就于現實
而解決方法無疑只能是將就于現實,每次改進一點點,但從根本上依舊無法徹底解決問題。不妨試想一下,如果折疊屏手機的問題能夠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或許現有的直板智能手機的使用體驗也會得到巨大提升。
當電池能夠突破體積的瓶頸,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更多能量。別說是智能手機,整個物聯(lián)網世界都將拍手稱快。
當主板、芯片能夠變得更小,或是可折疊,還能發(fā)熱量不高,也就沒有現在游戲手機廠商散熱風扇的買賣了。
當Android的應用能夠全面適配更大的屏幕,怎么會有如今蘋果在平板市場的一家獨大,以及其它Android平板在體驗上的雞肋表現呢?或許整個平板市場都將會發(fā)生重大變化。
然而,現實就是現實,這是一堆整個行業(yè)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的技術難題;蛟S需要新的材料科學,新制程工藝的提升,絕不是一款又一款的新鉸鏈能夠解決的問題。窗戶上轉軸設計得再精巧,也無法決定房間的整體質量與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