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得到大學在北京舉行了2019秋季開學典禮暨夏季畢業(yè)典禮。5位老師和9位優(yōu)秀畢業(yè)學員依次登臺,通過14場聚焦“怎么辦”的“How-Talk”演講,分享各行業(yè)知識和思考方法。
得到大學上海4期2班學員侯云憶,是一名人工智能產品專家,她正在做的工作,是利用AI人工智能技術養(yǎng)豬。在18分鐘的演講中,她分享了“AI養(yǎng)豬”的心得,以及用AI+改造一個行業(yè)的方法論。
以下為侯云憶演講全文實錄:
我叫侯云憶,是一名人工智能產品專家,正在用AI改變一個古老而肥美的行業(yè),畜牧業(yè),更確切的說,我是個養(yǎng)豬的。在不久的未來,你有大概率會遇到像我這樣的養(yǎng)豬人,我們深入一線,走進農村、走進豬圈,用AI提升養(yǎng)殖戶的生產效率——我們是敲代碼務農的“碼農”。
過去幾年,我們聽到了太多人工智能威脅論,說它會不會搶走我們的工作,甚至反過來奴役我們呢?那AI真的是餓狼嗎?
其實,這些“狼來了”的憂慮,都是把科幻電影里的情節(jié),跟現實的技術進步混淆了。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現在的人工智能,想要顛覆世界是不可能的,但改造傳統(tǒng)行業(yè),進而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是有可能的,而且已經在發(fā)生了。
不過呢,不是所有的行業(yè)都能被AI改變的。能夠被人工智能改造的行業(yè),必須符合以下三個條件:超大規(guī)模、非標準化以及不確定性。
第一,超大規(guī)模,AI的落地最依賴的就是數據量,越大越好;所以,你看像考古這樣聽起來高大上的行業(yè),因為數據量太小了,并不能發(fā)揮AI的價值;
第二,非標準化,很多人會誤以為,AI擅長的,是解決標準化和重復性的工作,錯啦。這兩個問題,在工業(yè)革命時代就被流水線解決了,而AI真正擅長的,是解決個性化問題;
第三,是具備不確定性,因為確定性的事件可以通過規(guī)則來解決,而對未知風險的預測能力,才是AI能發(fā)揮優(yōu)勢的地方。
那符合這條三條標準的行業(yè)有哪些呢?養(yǎng)豬就是。今天我就來帶你看看,人工智能這頭“餓狼”,是如何成為了我們人 類的好幫手,幫我們養(yǎng)好豬的呢?
我們首先來說,超大規(guī)模性的問題。中國是世界第一的豬肉消費大國,但到底有多大呢?你可能沒有概念。我為你準備了一支小視頻直觀的感受一下。視頻中的柱狀圖表示了每年世界各國的豬肉消費量,尾聲這跟沖出天際的柱子代表的就是我國的年消耗量,7億頭豬。你知道你有多能吃么?這相當于人均每年半只豬,40KG左右。而我國的豬肉進口比例不到3%,基本屬于自給自足,我國存欄的豬在4億左右的規(guī)模。今天我們又見證了一個中國的世界第一,你看需求這么大,但壞消息是啥?養(yǎng)豬這事兒,很難,而且干的人越來越少。
我們經常說,“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啊?”在座的和在線的親同學們捫心自問,大多數人都吃過豬肉吧?有幾個真的見過豬呢?養(yǎng)豬是個特別有技術含量的活兒,母豬該何時配種?疫病怎么防治?豬成長的每個階段怎 么喂養(yǎng)?......這些都需要生物學、獸醫(yī)學、營養(yǎng)學、管理學的多學科交叉融合,需要復合型人才。
然而現在的90后,大都去了城市工作,不愿意留在農村從事畜牧業(yè)。養(yǎng)豬成了個“無人留守”卻非常重要的行業(yè)。
那怎么辦呢?也很簡單,既然沒人了,就不用人唄,我們讓 AI“無人值守”頂上。
更加反直覺的是,養(yǎng)豬這件事雖然感覺很缺人,但阻礙養(yǎng)好豬的,恰恰就是人,別看豬能吃,長得快,但豬其實很嬌貴,怕被傳染生病, 而豬生病最主要的傳染源是什么?答案就是我們人,人怕豬生病,豬怕人接觸。豬有多嫌棄人呢?進養(yǎng)豬場的人員,必須提前48小時無菌環(huán)境隔離、體檢、全身消毒,穿上兩層防護服,再戴上帽子口罩全副武裝后才能進入。
現在終于見到豬跑了,不好意思,人的感官畢竟靈敏度有限,很難及時發(fā)現豬疾病和異常。以疫病排查來說,以前的做法,是人工巡場發(fā)現豬有臨床癥狀的時候,才去測體溫做排查,這樣一來,很容易錯過最佳的治療,和隔離傳染源的時機,然后只好要么整欄喂藥,導致藥物濫用的問題、要么整欄處死,導致養(yǎng)殖戶虧損的問題。
那AI是怎么做的呢? 要解決病死率下降的問題,其實就是要在一群豬里快速、準確找到發(fā)熱的那頭,換句話說,要把肇事的那頭豬揪出來。這其實很像用電子警察在十字路口抓違章,要知道,電子警察背后可是要比對14億的公 安數據庫,一欄豬一般也就四五十頭,應該挺簡單的吧。
確實,收集了2千多個樣本,不足兩周,我們就能把世界第一的人臉識別算法遷移到豬臉識別,訓練出了準確率還不錯的第一個版本,然而上線1個月不到問題逐漸出現了。原因你估計也想不到,竟是因為,豬長得太快了!豬的生長周期只要半年,也就是說,6個月左右,就從佩奇,長成了八戒。
面對這個“成長的煩惱”,一方面,我們轉換視角,把“豬臉識別” 升級為“豬只識別”,通過結合面部、體型、紋理、外貌的細節(jié)特征抽取,用更多維度的信息提升辨識率; 另一方面,我們給每只豬,打上了一個辨別身份的電子標簽。現在我們已經可以做到欄內100%身份辨識了。
接下來再結合紅外監(jiān)控和環(huán)境傳感器,就可以精準識別發(fā)熱的豬, 及時做早期的疫病診斷和防治。
除了生病,豬還有沒有其它的死亡風險?你可能想不到,有很多奇葩死法:有母豬把親生的小豬仔壓死的、有豬同學間的霸凌打架撕咬的、有不安分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跳欄崴腳的......我們咋辦呢?我們通過豬的運動軌跡、行為分析和步態(tài)識別,來及時發(fā)現這些異常的行為。通過AI,可以有效再降低2~3%的死亡率。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一個細思極恐的問題:那些死豬病豬去哪兒了? 每死一頭豬,都是農戶的損失,誰不心疼錢呢,有的農戶,就會把死豬想辦法混入市場流通,來減少損失。但是現在呢,通過「豬只識別」追蹤了每只豬,從生到死的全過程。病豬死豬會被持續(xù)追蹤到它被無害化處理的最后一秒,火化前,還會對遺像進行比照,這就杜絕了死豬流入市場的風險。AI讓我們吃到嘴里的豬肉變得更安全了。
所以你看,要精準識別大規(guī)模群體中的個體,還要能發(fā)現異常,這事我們人并不擅長,但AI很擅長,這是它在養(yǎng)豬這件事上發(fā)揮的第 一個優(yōu)勢。
第二個優(yōu)勢是,AI擅長在非標準化場景下,還能做出精準的決策,不僅提高生產的效率,還保證最終產品的穩(wěn)定品質。
養(yǎng)豬是一個非標準化的事兒,豬肉也是非標準化的產品。其實直到2019年的今天,中國絕大多數的養(yǎng)殖戶,都還停留在“靠經驗”, “憑感覺”,“純人工”的養(yǎng)殖方式。
那人工智能是如何做決策的呢?就拿喂養(yǎng)來說。我們先來看看,現在所謂“自動化”的機器是怎么做的,在規(guī)模稍大的養(yǎng)殖廠,會有自動投喂系統(tǒng),飼料通過管道運輸,到飯點,就會同時放料,可以想象一 下萬豬搶食的畫面,非常壯觀。但你注意啊,“自動”并不等于高效!同樣設備、環(huán)境和流程下養(yǎng)的豬,依然有燕瘦環(huán)肥的區(qū)別,有多少飼料是被浪費的,又有多少豬沒有吃飽呢?其實養(yǎng)殖戶心里是不知道的。
并不是養(yǎng)殖戶不想知道,而是其中的關鍵變量,一直非常難獲取,這個變量,就是體重。養(yǎng)豬的信息獲取難點,就是怎么給豬稱體重。
要給豬稱體重,可不容易了,傳統(tǒng)的方式,是把豬趕上秤,再把豬趕 下來,整個過程既混亂、又耗時不說、還容易出錯。但我們發(fā)現,個別有經驗的老養(yǎng)殖戶,看一眼豬,確認下眼神,就知道這頭豬的大概重量了,這給了我們靈感,我們能不能把這種能力,教給AI呢。其實是可以的。
我們是怎么做的呢?要讓機器能通過攝像頭,就能推算出豬的尺寸大小和重量。
是不是聽起來覺得很厲害,但其實這背后的技術,我們日常使用的手 機上已經運用了,比如最近熱賣的蘋果浴霸三攝和華為滾筒洗衣機四攝手機,都可以通過攝像頭,測量物體面積、體積,也可以運用人臉識別,來推測身高,愛美的女生還可以用“立體美顏”得到更好的美妝體驗,我們不過是把服務可愛妹妹的技術,運用到了可愛豬豬身上。
別笑,我們一視同仁,男人我們也沒放過,我們還移植了健身房里擼鐵后測體脂的技術,讓機器能“看出”豬的瘦肉率和體脂率。有了這些數據,再結合豬的生長模型和營養(yǎng)學的知識圖譜,就可以決定:什么時候喂、喂多少是最高效的,甚至可以穩(wěn)定控制出欄時的肥瘦標準。你看,這才叫真正的智能喂養(yǎng)管理:個性化、可迭代,而這,就是AI養(yǎng)豬的第二個優(yōu)勢。
那AI養(yǎng)豬還有什么絕活呢?
有了前面說的兩條保駕護航,養(yǎng)豬這件事,是不是就可以100%像流水線一樣穩(wěn)定輸出了呢?
答案是,No—不行!
豬畢竟是一種生物,它們也有心理疾病!你可能不知道,豬特別容易得抑郁癥。你說什么?豬還能得抑郁癥?把你圈180天,除了吃啥也不讓干,還有可能被親媽壓死、被同僚欺負,你試試,換你,你不抑郁?
豬得抑郁癥的典型癥狀就是絕食、厭食。而得了抑郁癥的豬,必須被挑出來“分欄”,也就是分開單獨照料。結果呢,這些豬就會長的特別慢,很消耗養(yǎng)殖的時間和資源。
目前行業(yè)里有些做法是給豬聽音樂,讓它們high起來,改善他們的情緒。而我們正在嘗試的,是使用表情識別技術,來監(jiān)測豬的情緒狀態(tài)。那現在,對于人的表情識別,AI已經駕輕就熟,微表情的抓取已經用于金融場景的風控審核中。相信在不久的的未來,這套表情識別技術,也能用到豬的情緒分析上。
這就是AI的第三個優(yōu)勢,對于不確定性的預測推理能力。當AI能看懂豬的喜怒哀樂,預測情緒變化的時候,我們才能做到及早干預,防患心理疾病于未然,讓豬吃著火鍋唱著歌,不找麻煩光長肉。
好,咱們總結一下,我剛剛說的,就是AI在傳統(tǒng)行業(yè)里養(yǎng)豬的故事。
而這也是AI在傳統(tǒng)行業(yè)可以發(fā)揮的優(yōu)勢的縮影:如果,你所在的行 業(yè),你所面對的對象、組織或場景,也符合超大規(guī)模、非標準化以及不確定性,這三條的話,不妨試試讓人工智能來幫幫忙。
但我今天更想說的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突飛猛進,正發(fā)生在中國,發(fā)生在這片土地上,因為人工智能最需要的,就是數據,不止是養(yǎng)殖 業(yè),教育、醫(yī)療、交通等等大量的領域,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都在急速前進著,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其他國家,具備中國這樣的超大規(guī)模性,能提供無法企及的天量數據。這也提醒著我們,看待同一樣事物的視角不同,得出的結論也會完全不同,原先以為的問題可以變?yōu)樾碌臋C會。
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上個世紀,全世界還在為人口越來越多,怕糧食不夠吃而擔憂,中國的人口多似乎是個大問題,但在今天新的技術條件下,規(guī)模反而成為巨大的資源池和領先優(yōu)勢,在可見的未來,這種優(yōu)勢還會越來越大。
如果我是詩人,最自豪的一定是生在了李白、杜甫的盛唐;如果我是藝術家,最幸福的一定是生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我是侯云憶,人工智能產品專家。干我們這行的,最幸運的,就是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