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備受業(yè)內關注和期待的蘋果終于加入到了智能音箱大戰(zhàn)中,即在近日舉行的蘋果WWDC上發(fā)布了智能音箱Home Echo,至此,在智能音箱市場,谷歌、微軟、亞馬遜和蘋果悉數(shù)到場。那么這四大巨頭在智能音箱市場誰能最終勝出?各家有何戰(zhàn)略或者說策略的不同?
首先我們看看上述四家發(fā)布智能音箱的初衷。據(jù)亞馬遜CEO貝索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其當初發(fā)布Echo的目的是希望用戶能夠鼓勵用戶利用Echo多購物,也就是說亞馬遜是將Echo作為一個可以提升自身核心業(yè)務(電商)的工具,但從近期諸多對于智能音箱(主要是Echo)的應用看,利用Echo購物的用戶僅占到了8%,在前12大應用中僅排在倒數(shù)第二。至于蘋果,從其剛剛發(fā)布的Home Echo更加注重音箱本身的品質(主要是音質)看,音樂或或者說聽音樂是目前Home Echo的主打。而谷歌和微軟在智能音箱發(fā)布前,似乎并未對外界透露出什么核心的目的,加之從產(chǎn)品本身看,也沒有刻意突出或者強調針對某項功能的創(chuàng)新和設計,所以外界普遍認為,谷歌和微軟更多是利用音箱這個載體來展現(xiàn)、訓練和提升各自背后的語音技術,例如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和微軟的Cortana。這點從近期Stone Temple也得到了證明。
該統(tǒng)計中,Stone Temple嘗試向設備提問了 5000 個問題,其中,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回應的比例為68.1%,準確率為90.6%%;微軟的Cortana分別為56.5%和81.9%;亞馬遜的Alexa分別為20.7%和87%;蘋果的Siri分別為21.7%和62.2%。由此可以看出,谷歌和微軟更在意的是智能音箱的通用性或者是技術性(和谷歌與微軟長期從事搜索業(yè)務積累的數(shù)據(jù)有關,也是為何此前業(yè)內有分析認為,在最終的智能語音大戰(zhàn)中,谷歌肯定會戰(zhàn)勝亞馬遜的主要原因),而蘋果和亞馬遜更聚焦或者更加務實。同時也說明在整體的智能語音技術(語音識別和語義等)方面,谷歌和微軟的水平要高于蘋果和亞馬遜,同屬技術流陣營,而亞馬遜和蘋果更像是務實派(從前述發(fā)布產(chǎn)品前的目的和產(chǎn)品本身得到了體現(xiàn))。
按理說,技術流理應在智能音箱市場的現(xiàn)在和未來占據(jù)優(yōu)勢才對,但事實并非我們理所當然想得那般簡單。據(jù)市場調研機構 ComScore最近的調查顯示,美國60%的智能音箱用戶就是做一些簡單的詢問,57%的用戶會通過它來詢問天氣情況,54%的用戶會讓它播放歌曲,41%的用戶會讓它設置鬧鐘,39%的用戶會讓它創(chuàng)建提醒事項或者是待辦事項等主流應用看,技術流在智能音箱這個品類中很難發(fā)揮出自身的技術優(yōu)勢或者說將這種優(yōu)勢轉換為用戶購買的賣點,這就是所謂的“大炮打蚊子”。所以我們認為,至少從智能音箱這個品類看,聚焦或者務實的亞馬遜和蘋果的勝算更大,直接的競爭也應該是在蘋果與亞馬遜之間展開。當然我們在此并非否認谷歌和微軟在智能語音技術上的實力,只是在智能音箱這個品類中,其優(yōu)勢難以變現(xiàn)。
那么接下來的是,亞馬遜和蘋果間在智能音箱市場的競爭誰能最終勝出?不可否認,由于先發(fā)優(yōu)勢,亞馬遜的Echo系列目前已經(jīng)占據(jù)美國語音智能音響用戶約70.6%的份額,遠遠領先于蘋果。但就如我們前述的從目前用戶對于智能音箱的使用看,亞馬遜并未實現(xiàn)其最初發(fā)布Echo的目的,即促進用戶利用Echo購物。值得一提的是,從Echo產(chǎn)品本身的特點看,似乎亞馬遜未從硬件的層面體現(xiàn)出其鼓勵用戶利用該設備購物的差異性體驗的設計和功能(除了語音之外)。這可能也是為何后來亞馬遜開始大力發(fā)展第三方應用(目前已經(jīng)達到10000個),甚至不惜以部分犧牲語音功能而推觸屏版Echo Show的部分原因。因為從當下主流應用的角度看,亞馬遜已經(jīng)意識到Echo將很快遇到增長的瓶頸和Alexa技術的局限性(從常用的語音應用看,相信在語音的技術層面亞馬遜的Alexa和蘋果的Siri相比不會體現(xiàn)出什么優(yōu)勢,盡管業(yè)內在提及Echo時,總是大書特書其技術的領先性)。但根據(jù)Voice Labs的最新研究,97%的用戶會在不到兩周的時間里對Alexa的新功能失去興趣,不再使用它;與此同時Alexa的10000項功能里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贏得了回頭客。由此可以看出,以更多應用拉動Echo的作用相當有限,或者說用戶對于智能音箱的應用就是那么幾個最常用的主流應用。
既然如此,主流應用中找出更主流的或者說是殺手級的應用對于智能音箱的持續(xù)可用性就顯得至關重要。而從主流的應用看,播放音樂是僅排在計時的第二類應用,且重復使用率排在第一位,即綜合(使用和重復使用)看,恐怕播放音樂才是智能音箱的剛需(相比較其他的應用,且僅限于智能音箱這個品類),而“聽”才是決定這個體驗的關鍵。當然對于智能音箱(主要是語音交互方式),這個“聽”有兩方面含義,一個是聽取和識別用戶語音指令的音箱本身“聽”的能力,另外一個“聽”就是指音箱給予用戶的“聽”的體驗。
但無論是技術流的谷歌、微軟,還是務實派的亞馬遜,從各方的報道看,幾乎都把焦點和競爭集中在第一個“聽”上,即誰更能更快、更好地識別用戶的語音。但就像人們看到的,目前的智能音箱就那么幾個主流應用,在這個“聽”上,我們相信,谷歌、微軟、亞馬遜和蘋果很難彼此間體現(xiàn)出差異化的優(yōu)勢,恰恰在另外一個用戶端的“聽”上才應是差異化之所在?上У氖,谷歌、微軟和亞馬遜都忽略了在這個“聽”上的努力,而從蘋果新近發(fā)布的Home Echo,蘋果對于它的諸如7個波束形可控制方向的高音喇叭,并具有自動低音平衡功能,提供聲音的動態(tài)軌跡,甚至引入蘋果A8處理器來予以實現(xiàn)及發(fā)布后蘋果CEO庫克表示蘋果的重點是研發(fā)一款“突破性的音箱”,旨在提供高品質的音頻體驗;音樂是我們DNA的一部分,可追溯到iTunes和iPod,我們想要打造出最佳、聽起來不可思議的東西。當人們在聽音樂時,他們會對音質感到震驚看,蘋果是在上述廠商中最注重智能音箱用戶端“聽”體驗的廠商。
而提及音樂,據(jù)市場分析公司Verto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2月Apple Music在美國市場的獨立活躍用戶數(shù)達4070萬,排在流媒體音樂服務榜首,與其相比,第二名和第三名的Pandora與Spotify活躍用戶數(shù)則只有3260萬和3040萬。此外,Apple Music的訂閱用戶也已經(jīng)達到了2700萬。在流媒體音樂服務滿意度上,市場研究機構J.D. Powers去年年底的調查結果顯示,Apple Music用戶是所有流媒體音樂服務中滿意度最高,用戶之所以選擇Apple Music,一定程度上是得益于他們的設備生態(tài)系統(tǒng)。而在有關忠于流媒體音樂服務提供商的調查中,Apple Music用戶回答‘強烈同意’的比率最高,達到35%,而且與排名第二的服務差距非常大。可見,與谷歌、微軟、亞馬遜相比,在音樂應用上蘋果的優(yōu)勢是相當明顯,也就是說在智能音箱用戶端“聽”上,蘋果已經(jīng)具備了先天的“軟”優(yōu)勢,而此次發(fā)布的Home Echo又在“硬”上狠下了功夫(其他對手忽略了),那么軟硬結合的Home Echo在智能音箱市場的后發(fā)優(yōu)勢不可小視。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在智能音箱市場,僅限于智能音箱這個品類,由于技術派的谷歌和微軟過于強調通用性而很難在此品類中獲得持續(xù)性的增長,而務實派的亞馬遜由于此前推出Echo的目的沒有實現(xiàn),也開始走向泛技術和通用性的道路,更為重要的是,對于智能音箱這個品類,它們都有意或無意間忽略了其在用戶端“聽”體驗上的努力,惟有蘋果在這個方面既有此前“軟”的積淀,又有此次“硬”上的聚焦,做到了軟硬結合。所以其在未來的智能音箱市場競爭中,笑到最后的可能性最大。